1931年,国际气象组织开始筹备第二次国际地球观测年活动,希望各国参与全球气象观测。中国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竺可桢先生接受了这一邀请,决定在南京和北平增加观测,并再设立两个高山测候所,一个设在峨眉山,另一个设在了泰山。就这样,泰山气象站的前身——泰山测候所,在1932年应运而生。

泰山测候所最初设立在玉皇顶道观内,竺可桢先生亲自主持观测工作。室内设备就放置在玉皇顶东厢内,百叶箱则放置在玉皇顶门前。竺可桢先生作为测候所的第一任所长,带领团队获得了大量极有价值的气象资料,让世界气象组织第一次读到了来自中国的信息。

1933年,第二届国际地球观测年活动结束后,竺可桢先生考察了泰山,决定在日观峰建设新的气象台。1935年底,泰山气象台的主体建设完工,1936年元旦,中国第一个永久性高山气象站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,改称为国立中央研究院日观峰气象台。1936年6月,日照台等附属设施全部建成,日观峰气象台正式竣工。

2. 建筑的魅力:日观峰上的气象站

日观峰气象站位于泰山极顶,海拔1534米,是一座由青瓦巨石砌成的建筑群落。它的建筑风格颇具传统特色,方檐圆顶,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。尽管安装了现代化的气象观测设备,如713测雨雷达、新一代多普勒雷达、卫星地面接收站、自动气象站和宽带网,但整个气象站依然保持着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氛围。

气象站内部,现代化的设备与传统的建筑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观测室里,观测员们每天记录着各种气象数据,如地面温度、相对湿度、水汽压等。他们还要随时观测山上的风、云、能见度,特别是雨云、雷暴等,因为这对飞过泰山的飞机会有直接影响。气象站每小时都要给航空管理部门报一次天气,遇到特殊情况,五分钟之内就得发出去。

3. 艰苦的坚守:气象工作者的奉献

泰山气象站的工作环境十分艰苦。站里一共只有9个人,值班工作人员每两周才能下山休息一次。泰山上雾多,湿度大,宿舍潮气重,很多老员工都患有风湿性关节炎。尽管如此,他们依然坚守岗位,为国家和人民收集第一手的气象资料。

气象站副站长、气象观测员赵振东已在山上坚守了26年。他说:“这套数字化雷达观测系统以泰山为中心,可以全天候观测到半径400公里以内的雷、雨、风、云等自然天气的变幻情况。”他们的工作,不仅为国家和人民提供了宝贵的气象数据,也为抗击自然灾害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
4. 历史的见证:泰山气象站的意义

泰山气象站不仅是一座气象观测站,更是一座历史的见证者。它见证了中国气象事业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的辉煌历程。从最初的测候所到如今的现代化气象站,泰山气象站始终站在中国气象事业的最前沿,为国家和人民提供了宝贵的气象服务。

泰山气象站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气象工作者。竺可桢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,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地理和气象工作者。在他的带领下,中国气象事业蓬勃发展,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。

5. 未来的展望:泰山气象站的使命

如今,泰山气象站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它不仅为国家和人民提供气象服务,还承担着科研任务,为气象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未来,泰山气象站将继续坚守使命,为中国的气象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。

泰山气象站,这座位于泰山之巅的气象站,不仅是中国气象事业的骄傲,更是中国人民的骄傲。它将永远矗立在泰山之巅,见证着中国气象事业的辉煌历程,为国家和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。

_51吃瓜网官网入口">
搜索图标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

泰山气象站叫什么名字,风云变幻的守望者

发布时间:2025-05-28

作者:新闻中心

巍巍泰山,不仅是五岳之首,更是中国气象事业的摇篮。在日观峰之巅,一座历经风雨的气象站静静矗立,它见证了中国气象事业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的辉煌历程。这座气象站,就是中国第一个永久性高山气象站——泰山气象站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充满历史与传奇的气象站,探寻它的故事。

1. 历史的回响:泰山气象站的诞生

1931年,国际气象组织开始筹备第二次国际地球观测年活动,希望各国参与全球气象观测。中国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竺可桢先生接受了这一邀请,决定在南京和北平增加观测,并再设立两个高山测候所,一个设在峨眉山,另一个设在了泰山。就这样,泰山气象站的前身——泰山测候所,在1932年应运而生。

泰山测候所最初设立在玉皇顶道观内,竺可桢先生亲自主持观测工作。室内设备就放置在玉皇顶东厢内,百叶箱则放置在玉皇顶门前。竺可桢先生作为测候所的第一任所长,带领团队获得了大量极有价值的气象资料,让世界气象组织第一次读到了来自中国的信息。

1933年,第二届国际地球观测年活动结束后,竺可桢先生考察了泰山,决定在日观峰建设新的气象台。1935年底,泰山气象台的主体建设完工,1936年元旦,中国第一个永久性高山气象站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,改称为国立中央研究院日观峰气象台。1936年6月,日照台等附属设施全部建成,日观峰气象台正式竣工。

2. 建筑的魅力:日观峰上的气象站

日观峰气象站位于泰山极顶,海拔1534米,是一座由青瓦巨石砌成的建筑群落。它的建筑风格颇具传统特色,方檐圆顶,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。尽管安装了现代化的气象观测设备,如713测雨雷达、新一代多普勒雷达、卫星地面接收站、自动气象站和宽带网,但整个气象站依然保持着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氛围。

气象站内部,现代化的设备与传统的建筑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观测室里,观测员们每天记录着各种气象数据,如地面温度、相对湿度、水汽压等。他们还要随时观测山上的风、云、能见度,特别是雨云、雷暴等,因为这对飞过泰山的飞机会有直接影响。气象站每小时都要给航空管理部门报一次天气,遇到特殊情况,五分钟之内就得发出去。

3. 艰苦的坚守:气象工作者的奉献

泰山气象站的工作环境十分艰苦。站里一共只有9个人,值班工作人员每两周才能下山休息一次。泰山上雾多,湿度大,宿舍潮气重,很多老员工都患有风湿性关节炎。尽管如此,他们依然坚守岗位,为国家和人民收集第一手的气象资料。

气象站副站长、气象观测员赵振东已在山上坚守了26年。他说:“这套数字化雷达观测系统以泰山为中心,可以全天候观测到半径400公里以内的雷、雨、风、云等自然天气的变幻情况。”他们的工作,不仅为国家和人民提供了宝贵的气象数据,也为抗击自然灾害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
4. 历史的见证:泰山气象站的意义

泰山气象站不仅是一座气象观测站,更是一座历史的见证者。它见证了中国气象事业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的辉煌历程。从最初的测候所到如今的现代化气象站,泰山气象站始终站在中国气象事业的最前沿,为国家和人民提供了宝贵的气象服务。

泰山气象站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气象工作者。竺可桢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,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地理和气象工作者。在他的带领下,中国气象事业蓬勃发展,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。

5. 未来的展望:泰山气象站的使命

如今,泰山气象站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它不仅为国家和人民提供气象服务,还承担着科研任务,为气象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未来,泰山气象站将继续坚守使命,为中国的气象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。

泰山气象站,这座位于泰山之巅的气象站,不仅是中国气象事业的骄傲,更是中国人民的骄傲。它将永远矗立在泰山之巅,见证着中国气象事业的辉煌历程,为国家和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。

2025最新吃瓜爆料 - 黑料社-今日黑料-最新反差在线|51吃瓜网官网入口|吃瓜大赛每日精选|黑料 头条-首页 首页 2025最新吃瓜爆料 - 黑料社-今日黑料-最新反差在线|51吃瓜网官网入口|吃瓜大赛每日精选|黑料 头条-产品 产品 2025最新吃瓜爆料 - 黑料社-今日黑料-最新反差在线|51吃瓜网官网入口|吃瓜大赛每日精选|黑料 头条-电话 电话